以下是 Ubuntu 系统中格式化硬盘的详细命令指南,涵盖从分区到格式化的全流程操作,并针对不同文件系统类型提供具体命令说明:
一、基础流程与命令
1. 查看磁盘设备
使用 lsblk 或 fdisk 确认磁盘标识符(如 /dev/sdb)和分区号(如 /dev/sdb1):
lsblk # 列出块设备树状结构
sudo fdisk -l # 查看磁盘详情(需管理员权限)
2. 卸载目标分区
若分区已挂载,必须先卸载:
sudo umount /dev/sdb1 # 卸载指定分区
3. 选择文件系统并格式化
使用 mkfs 工具链创建文件系统:
# 格式化为 ext4(Linux 常用)
sudo mkfs.ext4 /dev/sdb1 # 默认保留5%空间
sudo mkfs.ext4 -m 0.05 /dev/sdb1 # 调整保留空间为0.05%
# 格式化为 FAT32(跨平台兼容)
sudo mkfs.vfat -F 32 /dev/sdb1 # -F 参数指定 FAT 版本
# 格式化为 NTFS(Windows 兼容)
sudo apt install ntfs-3g # 先安装 NTFS 支持
sudo mkfs.ntfs /dev/sdb1 # 创建 NTFS 文件系统
二、分区工具使用
1. 使用 fdisk 创建分区
sudo fdisk /dev/sdb # 进入交互式分区管理界面
操作步骤:
输入 n 新建分区 → 选择主分区(p)或扩展分区(e)设置起始扇区和大小(如 +20G 分配 20GB)输入 w 保存分区表
2. 使用 parted 管理大容量磁盘
sudo parted /dev/sdb # 适用于 GPT 分区表或大容量硬盘
常用命令:
mklabel gpt 创建 GPT 分区表mkpart primary ext4 0% 100% 创建全盘主分区
三、高级选项
1. 自定义文件系统参数
sudo mkfs.ext4 -L "DATA" /dev/sdb1 # 设置卷标为 "DATA"
sudo mkfs.ext4 -c /dev/sdb1 # 格式化前检查坏块
2. 调整保留空间比例
针对 ext 系列文件系统:
sudo mkfs.ext4 -m 0 /dev/sdb1 # 取消保留空间(适合数据盘)
sudo tune2fs -m 0.05 /dev/sdb1 # 格式化后修改保留空间比例
四、图形化工具
1. 磁盘工具(Disks)
路径:系统菜单搜索 “磁盘” → 选择设备 → 点击齿轮图标 → “格式化分区”支持:ext4、NTFS、FAT 等文件系统,支持设置标签和加密
2. GParted
安装与使用:
sudo apt install gparted # 安装分区编辑器
sudo gparted # 启动图形化工具(支持调整分区大小)
五、注意事项
数据备份:格式化会永久删除数据,操作前务必备份重要文件。设备名确认:误操作可能导致系统盘被格式化,通过 lsblk 反复确认目标设备。权限要求:所有磁盘操作需 sudo 或 root 权限。挂载与使用:格式化后需挂载分区:
sudo mount /dev/sdb1 /mnt/mydisk # 临时挂载
# 永久挂载需编辑 /etc/fstab
总结:命令行工具(如 mkfs 和 fdisk)适合批量操作和脚本集成,而图形工具(如 GParted)更适合新手直观管理分区。根据需求选择 ext4(性能优先)、NTFS(跨平台)或 FAT32(小文件兼容)等文件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