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出海十年沉浮:从B2C到B2B的战略转身
在国内电商领域稳居前列的京东,依托B2C模式与强大的京东物流体系,成功构建了覆盖C端与企业采购(京东慧采)的双轮驱动格局[k]。然而,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浪潮中,尽管阿里、拼多多、Shein、TikTok已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,京东的国际化进程却显得步履蹒跚[k]。
早在2012年,京东便推出英文站,面向36个国家和地区,宣称三年内实现海外营收1亿美元[k]。2014年,京东登陆纳斯达克,同年任命华为前高管徐昕泉掌舵海外事业部,凭借其深厚的俄罗斯背景,京东率先布局俄语市场[k]。2015年,京东上线全球售业务JOYBUY俄文站及英文站,被视为出海的重要起点[k]。
然而,2016年徐昕泉离职,京东海外事业部逐渐被并入京东商城体系,团队核心人员相继出走,出海战略陷入停滞[k]。尽管2017年起京东重启国际化布局,设立国际业务拓展部,并在东南亚投资Tiki、Tokopedia,与泰国Central Group成立合资公司JD Central,同时推出“京东售全球”与海外免邮服务,但整体推进缓慢[k]。
2018年,因创始人相关事件,国际业务进一步受阻[k]。2019年内部反思会上,刘强东直言海外团队缺乏担当,随后任命熟悉东南亚市场的孙世珉为东南亚总裁,但其任职期间未能实现业务实质性突破,两年后离职[k]。
2020年底,京东老将闫小兵接掌国际业务,整合跨境、商物流与本地站三大板块,推进“全球织网计划”,开通中泰、中美、中英货运航线,并在欧美多地设立自动化海外仓[k]。但2021年底,闫小兵因个人原因退休,同年JOYBUY宣布停止运营,标志着京东B2C出海模式的阶段性落幕[k]。
接任的Daniel Tan具备跨国企业背景,推动京东与Shopify达成战略合作,助力中国商家出海[k]。2022年,京东在荷兰推出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,首次在欧洲落地独立品牌门店[k]。同年6月,京东全球贸以B2B模式重新上线,聚焦美国与东南亚市场,成为京东出海新支点[k]。
物流先行:京东出海的新战略重心
截至2024年,京东出海战略全面转向以物流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供应链体系[k]。在2025国际一体化供应链产品发布会上,京东物流发布“全球织网计划2.0”,强化海外仓、快递网与航空网建设[k]。
目前,京东已在美、英、德、法、日、韩、澳等国建立海外仓,支持“2-3日达”,部分区域实现“1日达”[k]。尽管与俄罗斯电商平台Ozon的合作暴露出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,但京东正通过物流基础设施赋能中国品牌出海,重塑其全球竞争力[k]。
十年出海,京东历经B2C尝试、战略摇摆与组织动荡,最终选择以B2B和物流为抓手重返全球市场[k]。未来能否实现“海外再造一个京东”的愿景,仍需时间验证[k]。